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增长趋势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能源汽车增长趋势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惊人,全年可达70万辆,真的能替代燃油车吗?
做到以下几点完全可能:1首先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有足够的保障,那种充满电续航只在100km左右的有些扯蛋,刮风下雨及低温天气都会导致提前缺电,即使在城市开三天两头的要充电也是麻烦事;2尽快制订车用电池标准,包括材质、电容量、尺寸等,各类电动力车必须***用统一标准的电池,以求通用;3广泛建设加电站,若原车出厂配备的是按上述标准生产的通用电池,即可直接从加电站更换预先充好的电池(预充电应该是多组齐充),按电池的电容量差支付费用,从而大大缩短充电时间,让电动车的推广才能成为现实;4为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,国家应给予新能源汽车用户一定的使用补贴或减免,这里的减免不仅仅是购车和对车企的减免,最好是每辆新能源车除原车电瓶属于车主自购以外,在补电过程中更换上述电池时不应再收取押金、新旧差价等费用,对于使用日久报废的汽车电池由国家统一回收,以减少二次污染的同时降低车主的负担。
我认为,要能做到以上几点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纯燃油车是完全可能的。
2019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38%,有些新能源车企逆市上调售价,对此你怎么看?你觉得新能源车价还会继续上调吗?
车市大盘1月继续下降,不是国家经济出了问题,只是人们消费信心不足,在观望而已。加上中国车市同比连续增长了二十多年了,中途调整一下也很正常,任何行业都有涨有落,不可能一直涨下去,这次中国车市中途修整下,是为接下来更好更健康的上涨。目前中国百人有车数与欧美、日本等发达国家还相差很大,因此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上升空间。新能源车1月同比增长较大,只因其基数太低而已。
现在新能源车的技术还不成熟,配套设施还很不健全、完善,维修成本也奇高,新能源要成为主流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在2025年之前,还是以燃油车为主。如果私家车,建议还是卖燃油车;如果是公用车、城市物流车等可以考虑新能原车。
以上仅是个人建议而已,仅供参考。
价格上调无非是为了应对补贴,下面就针对补贴问题分析下。
新能源车企分3种: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,老牌新能源车企和造车新势力。
对第一种车企来说,补贴不够了还可以靠销售燃油车的利润来补,燃油车销售过多了却只能靠买积分来补充,所以这类车企是不会涨价的,燃油积分都比他们销售新能源车的利润要贵。
对第二类车企而言,补贴下滑会影响收益,他们无法靠燃油车的收益去补,所以可能短期上调价格,但因为他们的销量和市场稳定,也不会随便就上涨。
只有第三类车企不同,他们一没有市场占有率,二没有品牌口碑,就算市场形势再好,对他们也是没有意义的,他们完全是靠着补贴和投资活着,一旦其中一项出问题,就必须涨价了。
但是这类车企并不是市场主流,第一类车企才是。
所以总的来说,部分车企可能会上调价格,但总体的市场价格仍将保持稳定,具体的补贴政策出来后可能会有一波波动,但波动频率也不会太大。
这就要说道一下了,简单来说补贴下降,自己销量又不咋地,保障生存的情况下,加价这样不高明的手段总要试一试。
1.讨论补贴,就要说为什么推广新能源。
(1)环境问题,这个时代解决环境问题就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,总不能学好了功夫蔫眯着,还是要出去打两拳的。
(2)能源问题,简单来说石油以后会越来越贵,就像海南黄花梨树那样,而最需要的石油使用群体是军队,所以以后的石油不是大众***了。
2.补贴也是双刃剑。补贴的本意是让企业和研究者加快去新能源的研究,争取早日解决以上两小点,但是这个却成了一些人的敛财手段,比如依据北汽的公告,在2016年与2017年两年,北京新能源推广受到国家中央补助资金10.54亿元,仅2017年受到国家补贴27.71亿,地方补贴21.88亿,合计49.59亿。然而17年北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投入上只有1500万元,占营收0.15%。现在调整补贴就是慢慢将新能源这个罐子盖上一个盖子,让这些新能源企业短兵相接,活下来了够用了,满足市场需求了,补贴也就不在了。
3.哪怕现在割不到韭菜的车企,也不想早早死去。为啥发现油水少了还不撤,因为这是一个刚发展的行业,前景很好,国家给的蓝图也很大,富贵险中求,活下来就赚***了,但是现在即便是亏损也别亏得太严重,提价看着不高明,但终究还是个办法,总之要试试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汽车增长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汽车增长趋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